党建思政
我院师生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调研实践
发布时间:2022-06-26点击:[]次

6月22日上午,我院党委副书记张晴带领学院副教授张艾弓、陈俐燕和“惜影力”学生团队赴厦门市思明区何厝小学“英雄小八路”纪念馆、海沧区“百姓院子”电影博物馆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调研实践。

厦门市何厝小学校长张运红对调研团一行表示热烈欢迎,何厝小学“英雄小八路”纪念馆详细记载了1958年“金门炮战”中,尚在何厝小学读书的13名少先队员深入前线,与解放军一同抗敌的故事。“英雄小八路”的队长、80岁的老党员何明全亲自向调研团讲述了自己与12位同学坚守阵地、不畏艰难的事迹。

1958年8月23日,福建沿海的万炮齐发揭开了“8·23炮战”的序幕,厦门成为了战斗的主战场。在硝烟纷飞的前线,13名少先队员在老师的带领下边学习边支前,大到修公路、挖炮位、擦炮弹、接电话线,小到洗衣、补衣、送水,只要有需要,就不怕困难冲锋在前。他们的精神受到了上级的多次嘉奖,前线指挥部授予了他们“英雄小八路”光荣称号。

少年英雄在炮火中诞生,英雄凯歌在炮火中奏响。1959年,时任厦门三中少先队总辅导员的王添成根据13位同学的亲身经历,精心编写了五幕话剧《英雄小八路》。1960年春,上海戏剧学院陈耘教授来到厦门,在五幕话剧的基础上加工创作,写出八幕话剧《英雄小八路》。1960年,“英雄小八路”的故事在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的努力下被改编为同名电影,由作词家周郁辉和作曲家寄明根据对小英雄们事迹的采访谱出的电影主题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生动地展现了13位小英雄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1978年,《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成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队歌唱响神州大地,队歌精神永放光芒。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炮火中铸就的“热爱祖国期待和平、艰苦奋斗、顽强学习”的“英雄小八路”精神仍激励和鼓舞着一代代少年儿童。2001年,“英雄小八路”纪念馆在何厝小学落成。作为“英雄小八路”的母校,何厝小学充分发挥“英雄小八路”纪念阵地作用,将红色文化教育与日常德育工作相融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精神、保留红色记忆,将红色基因融入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离开何厝小学后,调研团一行前往位于海沧区东孚街道的“百姓院子”开展实践,海沧区东孚街道党工委委员、办公处副主任徐济春,海沧区文联副主席、民俗文化艺术协会会长陈原来,厦门云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琼等参加调研。2019年,陈原来将东孚粮仓改造成百姓院子,让曾经的粮仓变成了精神粮站。时至今日,百姓院子已成为海沧区重要的乡村文化基地,涵盖红色电影、文创、历史物件多种元素。


之所以取名为百姓院子,是因为这是为老百姓打造的,是为了积极响应乡村振兴和文化自信的号召,让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深深扎根于基层的土壤中。作为一名资深的老电影放映员,“电影大王”陈原来在工作之余致力于收集、保护老电影。院子里收藏着上世纪40至90年代的数百台台放映机、200多张老海报,以及上千卷胶片。陈原来如数家珍地为调研团介绍着老海报的背景、内容,并用老式放映机播放《妈妈再爱我一次》,令人感怀。调研团还与他们就如何促进校地、校企联动发展电影产业,开展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等主题进行研讨。

近年来,我国乡村振兴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收集、修复、放映红色电影以及民间影像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陈原来的努力让红色记忆、民间记忆得以留存,让光影助力乡村振兴。


在此次调研活动中,调研团对于如何开展青年红色教育、发掘拯救红色影像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太阳集团1088vip、“惜影力”团队将持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发掘民间珍贵的音像文献,将其转化为厦门市影视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助力打造影视产业新高地。


文 | 陈佳宁 陈丰磊

图 | 孙亚男 张怡珺

【责任编辑:陈  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