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思政
【身边好老师】陈世雄:戏剧的思想者与实践者
发布时间:2024-02-09点击:[]次

陈世雄:戏剧的思想者与实践者


长期从事科研和教学、学有专精的学者,大抵都将学术作为日常生活的中心,常常表露于言谈举止、显现于兴趣喜好,从研究领域出发,以专业的独特视角观察世界、思考人生,又从人生体验中总结经验、提炼学术思考,继而回归到更深入的学术研究中,如此反复。陈世雄教授就是这样的学者,他热爱戏剧、研究戏剧、创作和教授戏剧,将戏剧视为生活必需和心灵寄托的同时,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戏剧学人,是不折不扣的戏剧思想者与实践者。他的“戏学”人生,无不彰显着勤学善思、躬耕乐教、爱人育人的“教育家精神”。


耳濡目染,与戏结缘

陈世雄出生于福建泉州的一个教育世家,他与戏剧的不解之缘自幼便开始。小时候,他随当教师的父母亲在晋江衙口度过。晋江是闽南最重要的“戏窝子”,因此他从小耳濡目染,熟悉闽南民间戏剧与文化。考上初中后,他随工作调动的父母迁家到泉州,住在东西塔附近的一座平屋里,距离梨园戏剧团和木偶剧团很近,晚间经常听到开戏的锣鼓声,他往往按捺不住地跑去剧场,沉醉在精彩的表演中。

1962年,陈世雄考入福建师范大学俄语专业,学习俄语无疑为他将来苏俄戏剧和欧美戏剧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也点燃了他对俄罗斯文化的如火激情;1966年大学毕业的时候,正是“文革”开始,他先后被安排到辽宁省北票煤矿和福建农村工厂劳动。长期高强度的体力劳作,使他的身体留下了许多伤病,至今长期伏案写作的他,还常为陈年的腰椎伤痛而困扰不已。岁月流逝,那一代知识青年的沧桑已渐渐远去,提起当年的劳动经历,陈世雄总是戏称自己当年可是干重活的好手。

人生机缘,是偶然与必然的结合体。20世纪70年代初,陈世雄在福建永春化肥厂当工人,他所在的工厂里有一批下放劳动的专业演员,后来,厂里为参加省里戏剧会演征集小剧本,他尝试着写了一个本子最终被采用,工厂剧团自导自演,不仅参加了会演,还获得了好评。这次偶然的尝试,使他与戏剧的缘分愈发深厚。之后,他成为省里重点培养的工人业余剧作家,陆续写了十多个话剧、戏曲剧本。1978年年初,文化部委托上海戏剧学院举办了全国第一届编剧进修班,这个班汇集了当时国内众多的戏剧才俊,有不少学员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编剧和学者。陈世雄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成为班上唯一的业余剧作者。

陈世雄与导师郑朝宗教授

1979年,从进修班结业后,陈世雄考上了太阳集团1088vip中文系研究生,师从以研究钱钟书著称的郑朝宗教授。郑先生知人惜才,觉得他应该在戏剧领域继续发展,特意建议学校把他送到上海戏剧学院代培。1982年,陈世雄获上海戏剧学院硕士学位,成为我国第一批戏剧学硕士研究生之一,而后在太阳集团1088vip中文系开始了教学研究生涯。


笔耕不辍,学贯中西

陈世雄长期致力于现代西方戏剧研究、闽台地方戏剧研究、比较戏剧学研究、戏剧人类学研究等多个领域,是我国戏剧学研究的重要学者。他治学严谨又具创新性,既有宗教学、哲学、文化学、人类学等不同学科交叉研究的广博视野,又扎实地立足于戏剧本体研究基础,以梳理和总结各种繁复而具有争议性的重要问题见长。

陈世雄部分著作一览

1980年代,基于自身的外语基础和扎实的中文、戏剧专业背景,进入戏剧研究领域后,陈世雄首先将西方现代戏剧作为自己研究的“根据地”。他的《现代西方剧作戏剧性研究》于1983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是我国新时期最早出版的外国戏剧研究专著之一,获首届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苏联当代戏剧研究》(1989)一书,则是我国最早研究苏联戏剧的专著。在此基础上,陈世雄以更加开阔的视野、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态度,对欧美现代戏剧研究领域展开“深耕细作”。1994年《现代欧美戏剧史》的出版,填补了我国现代欧美戏剧研究领域的空白,多年来一直被高校戏剧专业指定为研究生必读书目,并在2011年增订为三卷本,列入“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和教育部第六届人文与社会科学二等奖。

陈世雄的《戏剧思维》(1996)是我国在艺术思维研究方面的新成果。他认为,艺术学不能笼统地研究一般的艺术思维,而应当深入研究各个艺术门类的特有的思维方式。他谨记导师郑朝宗先生“但开风气不为师”的告诫,在“艺术思维”的理论探索上字斟句酌、严谨求证。其专著《戏剧思维》于1999年获得首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

多年来,陈世雄对欧美现代戏剧发展的研究,无不建立在对中国戏剧的审视与思考之上。《三角对话——斯坦尼、布莱希特与中国戏剧》(2003)及《戏剧大三角:斯坦尼、梅耶荷德与梅兰芳》(2019)两部专著,是陈世雄从比较戏剧学出发,对中西方戏剧体系进行深入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他以中西方戏剧文明的三角关系作为基点展开论述,兼具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双重视角,不仅极大推进了我国戏剧理论批评的发展,也为推动戏剧领域的世界性对话做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

2013年出版的《戏剧人类学》,凝聚了陈世雄十多年的心血,是国内戏剧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著作,获得了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陈世雄以“戏剧是人的自我实验”作为全书的理论基点,着力研究仪式与戏剧的中间形态,关注戏剧表演中身体和面具的功能与意义,并将“人、傀儡与戏剧”三者关系纳入戏剧人类学范畴,在中西方戏剧表演形态的对照与联系中,探究中国戏曲表演的主体性。

陈世雄与歌仔戏民间职业团团长座谈

此外,陈世雄还长期致力于闽台戏剧研究,关注两岸文化根脉的交流、传承与延续。在《闽台戏剧与当代》(2011)一书中,他提出“闽南戏剧文化圈”一说,强调关注地方剧种的发展衍变与闽台地域文化传播的关系。在戏剧学界中,他是较早从书斋走入地方戏曲研究中的学者。他曾多次赴台访学、讲学,积极促进两岸戏剧研究进行学术交流,参与了几乎所有的海峡两岸的重要戏剧交流活动,身体力行地从事田野调查、并撰写大量高品质的学术论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着海峡两岸地方戏曲研究的发展。

偶戏研究是陈世雄近年来重点关注的领域。他表示,偶戏具有影戏和单纯的人戏所不具备的特性,对偶戏的研究,能够让我们深入认识木偶与人之间的哲理性关系,在某些方面它比起“人戏”研究更有价值。在他的呼吁下,太阳集团1088vip于2021年正式成立了偶戏研究中心,向闽台偶戏研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迈出了重要一步。


不辞劳苦,惟以求真

对于做学问,陈世雄向来抱持着不辞劳苦、惟以求真的态度,对于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材料疏漏和疑难问题从不放过,而是一路寻根究底,以求论证更加严谨客观。

在戏剧学研究中,梅兰芳对苏联的访问,被视为二十世纪东西方戏剧交流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与之相关的俄文文献引起了各国研究者的关注。在赴俄进修,以及为完成国家课题而收集文献的过程中,陈世雄也留心查阅梅兰芳1935年访苏的有关资料,不久便发现国内学界接触相关俄文档案的时间比欧洲学者较晚,而且过去引用的外文文献的真伪必须重新辨识。

为开展研究,多次赴俄访学交流的陈世雄

1998年冬,陈世雄在莫斯科全俄剧协所属中央戏剧科研图书馆所藏俄文杂志《电影艺术》上,发现了由瑞典克莱堡教授发布的1935年4月14日中苏艺术家讨论会实录,并将它复印并且译成中文。回国后得知,《中华戏曲》已经发表李小蒸的译文,因而没有将自己的译文发表。就在这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开始了一段搜寻梅兰芳访苏档案文献的曲折历程,并就此与梅兰芳研究结下了缘分。

陈世雄在俄罗斯国家档案馆查阅资料

2014年夏,在阅读俄文书《梅耶荷德的遗产》时,陈世雄发现,瑞典克莱堡教授发布的1935年4月14日中苏艺术家讨论会实录是经苏联方面删节过的,于是撰文《梅兰芳1935年访苏档案考》(《戏剧艺术》2015年第2期)加以说明。此后,陈世雄依然没有停止对未删节原文文献的搜寻。为进一步发掘、梳理与考证梅兰芳访苏有关历史文献,他又多次往返莫斯科各个档案馆、图书馆查阅资料,小心翼翼地翻阅、拍摄并仔细辨认年代已久、破旧不堪的报纸和档案。2018年8月,他采取变换搜索途径的办法,终于在俄罗斯国家档案馆找到一份虽然用钢笔作了删节、可是被删节部分完全可以看清的档案原文。原文经翻译后,以《梅兰芳等中苏艺术家1935年4月14日讨论会记录(未删节版)》为题,发表于《文化遗产》2019年第1期。

迄今为止,陈世雄已收集了俄罗斯收藏的有关梅兰芳访苏的报道、访谈录和评论文章共计71种文献。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国内学界对梅兰芳访苏有关资料的把握更加完整和全面。对于多次赴俄寻找文献的经历,他曾说道:“所谓‘做学问’,就像打仗那样必须粮草先行,材料没有掌握,就可能造成错误,以讹传讹。而要拿到第一手材料,就要有吃苦的准备,以为到了国外有洋面包吃,是去享福,那就大错特错了。”



躬行实践,育才树人

从教四十余年,陈世雄不仅潜心学术,更亲手扶植和见证了厦大戏剧影视学科的发展壮大。在厦大任教期间,他曾先后担任太阳集团1088vip中文系副主任(1989-1999)、太阳集团1088vip戏剧影视与艺术学研究中心主任(2002-2007),作为戏剧戏曲学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在短短十多年间带领一批教师及硕博士生在戏剧理论、中外比较戏剧、闽台戏剧和东南亚戏剧等领域广结硕果。他与周宁教授和郑尚宪教授共同主编的太阳集团1088vip戏剧影视丛书,至今已经出版了20余种。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太阳集团1088vip也逐渐发展为国内戏剧与影视学研究在东南地区的重要阵地。此外,陈世雄还不遗余力地推动着太阳集团1088vip戏剧影视学科与中国台湾地区高校戏剧学者的学术往来,不仅多次邀请台湾高校学者到厦大访问、交流和授课,还招收了数个来自台湾的戏剧戏曲学专业博士生,培养了一批专攻闽台戏剧研究的学子,使得两岸的戏剧对话与戏剧交流更加密切。

太阳集团1088vip戏剧影视丛书

重视戏剧实践与实地调查,是陈世雄多年从事教学研究所坚持的基本原则。在厦大任教期间,他曾多次由国家公派赴列宁格勒大学、苏联文化大学、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政治大学等高校进修、讲学。在外访学、讲学之余,他总是尽可能地把握机会,观摩大量的戏剧演出。他坦言:“这些看戏的经历,对我后来的教学和研究是很有帮助的。我们从事戏剧研究的可以分成两类人,一类是比较注重文献研究的,这些人是不太看戏的;另外一类比较注重把研究教学和当代舞台上的这些戏剧联系起来,这种人现在越来越多,高校中也越来越重视这一点。我可以说是比较重视看戏、重视实践。”即便在教学中,他也历来坚持着一种观点:不让学生成为空头理论家或者剧评家,最好让他们也从事一点戏剧实践,包括创作剧本和上台演戏。他曾说,当老师的有责任组织学生走出校园看看戏,并鼓励他们创作校园戏剧,从中获得舞台艺术的体验。而老师自己最好也动手写写剧本,这样才有资格当校园戏剧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陈世雄带领学生在晋江民间剧团演出后台进行实地调研

尽管从事戏剧史和理论的研究与教学多年,陈世雄却依然对戏剧创作保有巨大的热情,颇有学者剧作家之风。在学术研究之余,他曾先后写出了多个话剧、歌剧、戏曲等不同类型剧本。其中,歌仔戏《陈嘉庚还乡记》还获得了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坚持剧本创作是陈世雄多年看戏、讲戏、研究戏的“戏学”人生所趋,更是他敢于挑战自我的治学品格体现。

陈世雄与《萨本栋在长汀》

陈世雄重视实践的另一方面,还体现在不断地鼓励、指导学生的戏剧创作,并常常亲力亲为地为学生作品搬上舞台四处奔波。他总是鼓励学生积极创作剧本,从题材选择到人物构思,从文本创作到舞台呈现,对学生的作品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谆谆指导、反复修改。在他的指导下,《日租房》《陈嘉庚》《哥德巴赫猜想》等一批优秀的“厦大原创话剧”获得了包括中国校园戏剧最高奖——中国校园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在内的多个国家、省市级重要奖项。陈世雄十分重视校史剧的创作与排演,提倡通过舞台再现的形式回顾校史,弘扬大学共同体精神。他先后创作了两部校史剧,亲自指导和协助学生进行排演,并在校内外成功演出。在太阳集团1088vip戏剧与影视学科师生的通力协作下,《萨本栋在长汀》还获得了2021年第四届福建省大学生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优秀编剧奖。可以说,陈世雄始终是太阳集团1088vip校园戏剧得以迅速发展、提升品质的重要推手。


虽然已经退休多年,陈世雄仍然乐此不疲地在戏剧研究和创作的路上稳步前行。他认为,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在于,如果教师对学生有良好的影响,那么他的生命在某种意义上是可以在学生身上得到延续的。在一次电视台采访中,他曾深情地说:我希望我的学生将来能够为我们国家的戏剧事业多做点工作。有人认为戏剧是夕阳艺术,是没有前途的,可是,我觉得戏剧艺术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它是不会灭亡的,它是永远有自己的价值的。我们应该共同发扬和继承这人类的宝贵遗产。希望我的学生们能够一起把艺术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师之大者,为学为人。陈世雄的身上不仅有着学者严谨思索的气质,更有着艺术家般自由的想象力,他真正做到了用实践检验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以严谨求实、笃行不怠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厦大戏剧影视专业的学生。



【人物名片】

陈世雄,太阳集团1088vip教授,中央戏剧学院客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3年起);曾赴列宁格勒大学、莫斯科文化大学、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进修、讲学;1991 年被国家教委、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称号;1989-1999年任太阳集团1088vip中文系副主任,2002-2007年任太阳集团1088vip戏剧影视与艺术学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国田汉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戏剧文学学会顾问、中国戏剧家协会导演艺术委员会委员、福建省艺术指导委员会成员、中央戏剧学院特聘学术评审专家、解放军艺术学院兼职教授、《中华戏曲》编委、《福建艺术》编委、厦门市戏剧家协会顾问等。主要研究领域为戏剧理论、欧美戏剧、闽台戏剧等。先后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科研项目2项、国台办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戏剧评论两百余篇,创作剧本多种;已出版戏剧方面学术专著13种(含增订本),译著3种(其中2部与他人合译),散文笔集1种;成果多次获国家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与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戏剧奖、曹禺戏剧奖、田汉戏剧奖等国家级、省级奖项。


【个人寄语】

一寸光阴一寸金,不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们年轻的时候无书可读。现在大学生有很好的学习环境,一定要努力、勤奋。


(节选自王晓红:《戏剧的思想者与实践者:陈世雄的“戏学”人生》《厦大中文学报》第六辑,有删改。部分内容来自陈世雄:《有关梅兰芳俄文文献的发掘与存在问题——<梅兰芳在苏联>编后记》,《中国戏剧》,2023年第7期。)


执笔:詹晓君

供图:陈世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