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科幻电影研究与虚拟制作技术论坛暨科幻电影大赛启动仪式在厦门隆重举办
发布时间:2022-01-07点击:[]次

科幻千态更,虚拟万象生,鹭岛冬日暖,四海群贤聚。12月29日下午,科幻电影研究与虚拟制作技术论坛暨科幻电影大赛启动仪式在太阳集团1088vip隆重举办。本论坛为2021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系列配套活动“中国电影教育与产业高峰论坛”的分论坛,由太阳集团1088vip主办、太阳集团1088vip承办、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教育与产业发展委员会协办,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会议由太阳集团1088vip副教授杨玲、佘莹莹主持。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陈旭光,中国世界电影学会会长、编审、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原副主任李倩,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院长、蓝星球科幻电影周创办人杨溟,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杨俊蕾,中国电影评论家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张经武,中国科普作协科影融合专委会常务副主任林育智,中国科普作协科影融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王姝,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学会常务理事、贵州民族大学副教授鲍远福,太阳集团1088vip教授、博导、国家社科艺术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黄鸣奋,资深电影监制、编剧、策划、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王红卫,中影集团数字基地副总经理马平,诺华视创CEO米春林,BASE倍视传媒虚拟制作总监Nick Barnes(美国),北京浆果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李龙威,英伟达(NVIDIA)人工智能计算公司宋毅明,太阳集团1088vip教师刘方等17位学界、业界的顶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科幻电影研究”“虚拟制作技术研究”等议题发表了真知灼见,为中国科幻电影发展与虚拟制作技术进步建言献策。

陈旭光从《沙丘》遇冷入手,在中外比较的视野下反思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之道。他从“想象力消费”的角度阐述了科幻电影创意的三个关键问题,首先要设置一个自成体系的,自圆其说的稳定的甚至是超稳定的世界观的架构;其次要关注想象力层级,即想象的世界跟现实世界关系的问题;再次是重视文学改编。

李倩结合其所做的科影融合工作指出,“科幻十条”(国家电影局、中国科协2020年出台的《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包含两个重要部分,一是中国电影工业体系的建设,二是促进对外文化交流。科幻电影能够将中西方两个话语体系结合起来,起到桥梁的作用。还需注意的是:科幻人才培养必须兼顾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

杨溟指出科幻电影研究应重点关注三个层面:其一是从国家战略的层面,深究在产业发展与国民科学素养培养方面科幻电影所起的作用,着眼电影产业的政策扶持及制度保障,在创新的基因上培养我们对未来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其二是从学科和专业建设层面,探索科幻电影研究的超学科发展。超学科是建立在未来学的层面上,不是简单的学科与专业的叠加,而是建构一种对未来的趋势判断、对技术的趋势判断的体系,这个体系同时还包括对其他商业模式、发展模式和发展规律的判断。其三是在人才培养层面,建立与超学科和人才培养相匹配的平台,其中产学研结合甚为重要。杨溟还在线发布了《中国科幻电影年度观察报告》(2021),这也是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感知智能研究部首次在学术论坛上发布该成果。

杨俊蕾以其在复旦大学开设的《世界科幻电影导论》为例探讨科幻电影和人才培养的密切关系,从技术性、人文性、世界性三方面论述世界科幻电影作为通识教育载体的意义。她指出,没有比科幻电影这样的类型更能显示一个国家电影在它的文化工业以及软实力方面的真正水平。科幻电影代表了电影工业能够达到的最高标准。

张卫聚焦于中国科幻电影工业与中国超级英雄的关系。他提出:美国科幻电影工业塑造了一大批超级英雄。他们常以系列形式呈现,无数个系列构成美国电影工业对世界展现的全貌。超级英雄的超能力是一种奇观化呈现,它能跨越文化的壁垒,进入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电影市场。而且,超级英雄电影更能够展开后产品开发。中国古代有像孙悟空这样家喻户晓的超级英雄,但现当代英雄通常没有超能力。其实,中国科幻电影应当致力于塑造自己的超级英雄。这样的超级英雄可能比现实英雄更容易穿越意识形态的高墙,体现中国精神的价值。

张经武分析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文化自信问题。他以“2019年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这一说法中蕴藏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卑的悖论为引,指出: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说中国人没有科学精神,没有想象力,似乎天生与科幻电影无缘;也不能妄自尊大,说中国科幻电影已经走向繁荣。我们既需要向后看,看到我们五千年灿烂文化有悠久而丰富的科学文化传统;我们也需要向前看,看到中国崛起带给中国科幻电影的自信和机遇。还需要努力建构中国科幻电影的话语体系,而不是人云亦云,无所作为。

林育智以《驻扎电影界的科学大使》为题,分为“一个外行人眼中的科幻电影”、“一场跨越科学界和电影界的6年试验回顾”、“试验成果以及对未来的启示”三部分进行论述,阐明了他推进科影融合工作、促进“科幻十条”出台的缘起、进展与成效。他指出,科幻电影人才除了要有精深的思想、精湛的艺术之外,还需要了解科学,否则无法创作出精品。科学技术是电影的生命力所在。科影融合专委会有1/2的成员是由国家电影局和中国科协联合聘请的科学顾问,是驻扎在电影界的科学大使,可以为电影制作提供协助。

王姝以网络热度颇高的科幻小说《凌翼航姬》自主停更整改为引,指出如果创作者不关注科学前沿之所在的话,很有可能其笔下的科幻作品甫才问世就已成为纪实(指原先以为还是幻想的技术其实已经被发明出来)。科幻领域的创作者缺的可能不是想象力,而是对前沿科学技术发展现状的认知。同时,她强调了科学顾问在科幻电影中的重要性。并特别指出,目前国内影视界所使用的设备大都依赖于进口,这种长期积累下的问题需要警醒,而这个问题,可借由科学与影视融合的优势循序渐进地解决。

鲍远福从人物形象塑造层面论述中外科幻电影当中后人类的形象,指出中外科幻电影比较中有三个问题值得思考:一是中国科幻电影中不管是后人类想象或其他主题,与西方的电影之间存在影响和被影响的关系;二是中国科幻电影与外国科幻电影的同质化和异质化的区别。好莱坞的超级英雄在不断制造新神话,目的在于询唤全人类的认同。三是西方科幻电影在打造科幻的电影宇宙,而中国科幻电影目前不发达的缘由之一在于其零散化。中国科幻电影应该打造属于自己的宇宙。

黄鸣奋主要探讨了科幻电影研究怎么跟传统文化接轨的问题,重点聚焦中国古代文论与科幻电影研究理论的联系。他认为清代叶燮《原诗》中提出的“理、事、情”和“才、胆、识、力”这两组范畴经过重新阐释可以成为科幻电影美学的内容:“理”指世界观,”指好故事,”指人情味,它们是科幻电影叙事的成功条件;“才”指放飞想象的才能,”指开拓创新的勇气,”指高屋建瓴的见识,“力”指组织团队的群力,它们是科幻电影人才的成功条件。他进一步指出,中国古代的诗论内容丰富,不乏与幻想相关之处,虽不直接等同科幻,却有可作为科幻电影美学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中国科幻电影要有民族特色,必然有多种努力途径,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王红卫曾经参与《流浪地球》《被光抓走的人》《拓星者》等多部科幻电影的策划与创作,也是蓝星球科幻电影周评委会主席。他从行业的实际现状出发,指出:目前中国科幻电影核心人才奇缺,供需矛盾强烈。以导演为核心的科幻电影人才需要具备电影基本功、科幻常识与前沿知识(共通基础)、科幻爱好(科幻阅读量与观片量)、电影的制作意识与经验等素质。对于科幻而言,“科”在前,“幻”是第二位。对于传统影视院校的科幻教育而言,可以从类型片课程与实训、开设科幻电影的专门课程、用技术手段打基础等入手;对于非影视院校的科幻人才培养而言,科幻文学与创意写作、增强理工院校的科幻创作氛围,发掘美术类院校特效化妆与特效道具、概念美术与数字艺术创作潜力等是可尝试的路径。

马平所在的中影数字基地是国内第一家引进研究使用虚拟拍摄技术的。他提出,新技术分两类,一类是用于拓展能力、可能性视野一类是提供便利性。虚拟拍摄极大拓展了电影的创作空间,拓展了影视表达的手段,大幅降低制片成本,使制片周期可控。国内虚拟拍摄虽成热点,但首先需要的是认知,其次才是所配套的经验、技术、人才等基于认识和认知才能有一个同步的发展。同时他强调了开机工程之于电影创作的重要性以及自主知识产权电影技术发展的必要性。

米春林老师指出,对于传统影视拍摄而言,LED虚拟拍摄是对传统绿布虚拟拍摄的技术升级,但行业还未完全做好迎接新技术的准备。受演员档期、设备物流和拍摄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影片在现场拍摄过程中会存在新技术与传统拍摄习惯相冲突的情况。许多拍摄问题并非技术层面引发的,整个行业对新技术的认知和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在新技术与传统剧组相结合的过程中,应做好充分的沟通和准备,使双方理解各自的需求和问题,以便高效促成合作。

Nick Barnes分享了在虚拟拍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虚拟拍摄过程中会存在从不同厂商租借设备的情况,这会降低测试过程的持续性。虚拟拍摄前需要克服设备绑定、屏幕闪烁和对焦推焦等技术性问题。客户希望看到好的成片,但经常忽视较为科学的执行流程,这需要导演和艺术创作者共同努力。

李龙威以视频短片的形式展示了AI换脸和CG等虚拟制作技术的样例。他表示:虚拟制作的核心除了虚拟引擎,还有虚拟人,即数字演员。《爱尔兰人》、《双子杀手》等影片都存在完全意义上的数字人。AI换脸的三种常见应用模式为:演员的年轻化、专业运动场景的演员换脸以及历史人物的演员换脸。与传统虚拟换脸技术相比,当前的AI换脸技术在引擎的帮助下不仅速度快而且成本更低,更为便捷地提升了虚拟制作的工作效率。他还借助奔驰广告的舞台表演镜头,展示了完全由引擎渲染的CG虚拟拍摄内容,7个场景仅需2天即可完成拍摄,或许未来可以实现实时可视化、影视级别的纯真人换脸效果,以及自主知识产权的虚拟技术系统研发。

宋毅明从硬件层面畅谈了传统影视制作工作流程与新一代虚拟制作工作流程的区别。当前多屏拍摄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引擎制作效果更为逼真,降低了影片的实地拍摄成本。全球疫情的爆发限制了现场拍摄的条件,反过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虚拟拍摄的繁荣。超大分辨率LED屏幕无缝衔接和多主机同步运行模式可以实现硬件之间“帧同步”的播放效果。先进硬件设备的应用在保障算力的基础上大幅降低了虚拟拍摄的试错成本,为影视创作带来更高效便捷的工作流程支撑。

刘方分享了太阳集团1088vip近年来影视行业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经验,从教育角度思考了电影产业相关人才的培养问题。虚拟拍摄技术的应用产生了大量跨学科协同创作模式的需求。为更贴合产业发展,太阳集团1088vip与产业方及相关公司保持密切联系与深度交流,并为不同学科背景的同学提供理解真实产业的实践机会,以研究性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与欧美国家中多数学校较早开设虚拟制作相关专业课程类似,太阳集团1088vip不仅较早起步培养交互设计和数字媒体产品经理等管理人才,更融合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开展跨学科研究合作,促进影片创意的产生。当前在虚拟制作普及的产业模式下,太阳集团1088vip也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如何紧密结合产业,使人才培养模式更具前瞻性,为产业培养更多与虚拟制片和特效制作相关的实践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





在论坛结束后,“未来世界”科幻电影大赛启动仪式拉开帷幕。本届大赛以“未来世界”为主题,旨在发掘高校本科生、研究生中的科幻人才,推进青年学子的科幻项目孵化与产学研融合。黄鸣奋、陈旭光、李倩、张卫、马平、张经武共同点亮了大赛的启动屏,宣布“未来世界”科幻电影大赛正式启动。这是全国“双一流”高校中首个以科幻为主题的影视赛事。







 (太阳集团1088vip 许哲敏)


【责任编辑:吴艺】





Top